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组来我州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题调研
(全媒体记者蒋杨艳 通讯员叶剑锋、黄瑛)
7月15日至17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、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鄂竟平率调研组到我州鹤峰县、利川市,就“减施化肥农药、推广生物药肥、防控农业面源污染”工作开展专题调研。
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蒋云钟,省人大常委会委员、城环委副主任委员曾环宇,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斌,全国人大代表黄艳、刘晓艳、沈艳芬参加调研。
调研组先后前往鹤峰凯荣茶业有限公司、鹤峰木耳山茶园和葛仙米种植基地、利川红会客厅、利川红有机生态茶园、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,通过实地察看、听取汇报、现场交流等方式,详细了解我州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创新实践和工作成效。
鹤峰县木耳山茶园应用的“智慧茶园”生物防控平台引起了调研组的关注。该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虫害动态,为茶农提供精准的生物防控方案。据湖北鑫农茶叶公司负责人周平介绍,该技术使茶叶种植环节的农残控制率达到98%,有效提升了茶叶出口竞争力。在利川市,调研组对当地运用智慧茶园管理系统,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。该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,实现了生物防控和精准施肥的科学化管理,为茶叶品质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鄂竟平充分肯定恩施州在减施化肥农药、推广生物药肥、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工作中取得的成效。他指出,恩施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在智慧农业建设、生物防控技术应用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,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,要继续探索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现代农业模式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。
鄂竟平强调,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,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战略意义。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深刻认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;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,加快突破生物药肥推广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瓶颈,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;要完善政策支撑体系,通过财政补贴、技术培训等方式,切实降低绿色生产成本,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;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,将生态种植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,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;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,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“恩施智慧”。
本文转载自恩施州农业农村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