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报报道:我省为农作物避暑开“凉方”——调节田间小气候 减轻高温影响
湖北日报讯(记者崔逾瑜、通讯员李艳阳)高温干旱持续,影响在田作物。连日来,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技术意见,组派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,为农作物“避暑”开“凉方”。
今年7月,我省持续高温叠加降雨偏少,土壤失墒快,造成局地农作物受旱。主要表现为处于开花期的水稻、玉米等遭遇高温导致结实率降低,部分作物因高温叠加干旱导致叶片卷曲,甚至发黄干枯。另有部分畜禽出现“热应激反应”。
秋粮占我省粮食总产的八成,对稳定全年粮食生产至关重要。为压实工作责任,7月中旬,省农业农村厅印发《关于切实抓好防高温抗干旱减灾减损稳秋粮的工作提示》《关于落实重点举措奋力夺取秋粮丰收的通知》,要求各地做足“抗大旱、救大灾”准备,加强与气象、水利、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动会商,科学组织农业抗灾生产,奋战100天,坚决稳住秋粮生产。
农业抗灾减灾,关键要技术到田。我省先后制定粮油、蔬菜、畜禽等防范高温热害技术意见,指导各地抓好秋粮作物“一喷多促”、设施蔬菜“高温闷棚”、果园茶园遮阳补水、畜禽养殖通风降温等措施,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影响。同时,持续组织技术服务组赴随州、宜昌、荆州等地开展技术服务,指导农民落实好“以水调温、上喷下灌”等关键技术措施,调节田间小气候,减轻高温影响。
“有灌溉条件的地区,水稻采取浅水勤灌、日灌夜排等措施,降低土壤温度,增强根系活力;水资源条件较差的地区,利用轻小型提水泵、移动式抽水泵、移动式灌溉车等装备灵活取水,做到能灌尽灌。”省农技推广总站水稻组组长曹鹏说。
当前我省主要秋粮作物病虫害发生轻于上年。下一步,我省将调动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,出动高效植保无人机,实施“一喷多促”,实现降温减害、补充养分、促粒增重。
据农情调度,截至7月28日,中稻一二类苗占比约85%,春玉米、春大豆处于成熟收获期,丰产趋势明显,秋粮长势总体稳健。
本文转载自湖北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