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做好高温热害防范工作的通知
各市、州、县(区)农业局(委):
7月中旬以来,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,我省高温态势日渐发展,据近日气象监测,除西部山区外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达35℃以上,东部地区已超过37℃。另据重大气象信息专报(〔2017〕第13期)预测,21日以后全省高温强度和范围将进一步发展,大部地区最高气温36~39℃,部分地区达40℃以上。持续高温天气易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,特别是对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造成热害。为切实做好高温热害防范工作,全力争取秋粮获得好收成,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强化部署早动员
当前我省中稻已进入拔节孕穗期,再生稻头季处于扬花灌浆期,夏玉米处于抽雄吐丝期,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也是对温度十分敏感的时期。各地要高度重视,把防范高温热害作为当前秋粮生产的重要任务,加强组织领导,及时安排部署,广泛动员发动,落实关键措施,全力做好防范工作。
二、及时会商早预警
7月底至8月上中旬,我省中稻将逐步进入抽穗扬花期、夏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。专家分析,此时段出现持续高温,将导致水稻高温杀雄、小花败育、花粉破裂,玉米抽雄撒粉、授精受阻,且高温热害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。各地要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,密切关注持续高温天气及发生区域,准确把握作物生长发育进程,科学研判,发布预警信息,做好防范高温热害的各项准备。
三、科学防范减损失
根据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和土壤墒情,因时因地落实好防高温热害的技术措施。及时浇水,增加田间湿度。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稻田,田间灌水保持7-10cm水层,增加田间湿度,降低穗层温度。缺水干旱的田块及早提水灌溉,防止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。喷施叶面肥,增强植株抗高温能力。在水稻抽穗扬花前,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叶面肥,增强叶片抗高温能力。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,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,恢复植株正常灌浆结实,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。同时,加强病虫监测,发布病虫信息,适时开展防治,坚决遏制病虫暴发流行,实现“虫口夺粮”。
四、强化服务促落实
组织专家、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查苗情、墒情、病虫情和灾情,完善抗灾技术方案,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墒落实高温热害防范措施,促进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,努力减轻灾害损失。对受灾区域及早做好种子、肥料等农业生产救灾物资的调剂调运,指导受灾农户及时改种短生育期农作物,确保减产不减收。